华为不杀江淮

作者|Eastland
头图|视觉中国
2025 年 1 月 15 日,江淮汽车(SH:600418)发布了《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》(申报稿),拟募集资金 49 亿用于"高端智能电动平台开发项目"。
说明书称"本项目以电动汽车技术为基础,融合华为等高科技企业智能化、网联化汽车解决方案,开发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平台。"
2024 年前三季,江淮汽车营收 322 亿,同比下降 5.1.%;扣非净亏损 2.3 亿(2023 年前三季扣非净亏损 5.3 亿);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21.4 亿,同比减少 42.6%。
尽管业绩不佳,由于有"华为概念",2024 年江淮汽车股价涨了 132.43%。
8 年,从"尖峰时刻"到被反超
1)上市 15 年到达"尖峰时刻"
江淮汽车前身是成立于 1964 年的"巢湖汽车配件厂",1968 年生产出安徽第一台 2.5 吨货车,1977 年更名为"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"。
2001 年在上交所上市时的字号是"安徽江淮汽车底盘股份有限公司";
2002 年摘下"底盘"二字。同年,引进韩国现代汽车技术生产瑞丰商务车,宣告进军乘用车。
2008 年,江淮轿车基地落成,宾悦轿车下线。
2009 年,江淮汽车销量突破 30 万(相当于比亚迪的三分之二);
江淮很早就开始布局新能源车:
2010 年,江淮第一批新能源车投入市场;
到 2013 年,累计销量超过 5000 辆;
2016 年、2017 年,江淮分别与蔚来、大众签署合资协议,产品都是新能源车。
2016 年是江淮汽车的"尖峰时刻":
第一是销量。全年销售各类汽车 64.3 万辆,包括 36.7 万辆乘用车、27.6 万辆商用车。
第二是营收。财年营收创纪录地达到 524.9 亿,扣非净利润 8.44 亿。
第三是大举进军新能源车。全年销售新能源车 1.84 万辆,同比增长 75%。
第四是对外合作取得突破。《2016 年报》喜气洋洋地声称:"牵手蔚来、联姻大众,为公司发展创造更大空间"。
2016 年,江淮乘用车总计 36.7 万辆(其中,中小型 SUV 销量达 27.55 万辆,MPV 销量 6.45 万辆、基本型乘用车 2.73 万辆);商用车总销量 27.6 万辆(其中,轻型货车 19.2 万辆、重型货车销量 4.3 万辆);乘用车加商用车总销量 64.3 万辆,乘用车占比 57.1%。
这一年,小康股份(SH:60127)销量为 38.2 万辆。
2)直到 2024 年才被反超
2017 年起,江淮汽车销量一路下滑:
2019 年降至 42.1 万辆(小康股份销量 32.4 万辆)。主要问题出在乘用车—— SUV 销量 8.68 万辆,较 2016 年下降 68.5%;MPV 销量 3.76 万辆,较 2016 年下降 41.6%;
2022 年,乘用车销量恢复到 30 万辆以上,商用车销量又大幅回撤。总销量 50 万辆较 2016 年下降 22.2%,已更名为赛力斯的小康股份年销 26.7 万辆。
2023 年,乘用车、商用车销量增幅均超 18%,总销量 59.2 万辆(乘用车 35.7 万辆、商用车 23.1 万辆、客户 4323 辆)。赛力斯全年销量仅为 25.3 万辆。
2024 年,乘用车、商用车(其中各类卡车 20.3 万辆)销量分别为 16.7 万辆、23.6 万辆,总销量 40.3 万辆,同比下降 32%。而赛力斯销量同比增长 97%、达 49.7 万辆,首次超过江淮。

2024 年,在与蔚来"分手"后,江淮乘用车销量暴跌 53.3%。
剥离蔚来,原形毕露
对往年业绩进行回溯,剔除蔚来销量,发现过去的 7、8 年,江淮几乎"一事无成"。
1)乘用车原地踏步
商用车中的货车是江淮的王牌产品,早在 2010 年累计销量就突破 100 万辆。在增长空间更大、利润更丰厚的乘用车市场,江淮采取 SUV、MPV 和轿车多管齐下,但进展缓慢。
SUV
2016 年,江淮 SUV 销量达 28 万辆。然而后续表现不佳,2018 年 -2020 年销量均低于 10 万辆;2021 年 -2023 年销量回升到 20 万辆。
2024 年,销量不到 8.5 万辆,同比下降 56.2%。即使剔除剥离蔚来影响,降幅仍达 19%。
MPV
江淮没有与蔚来合作推出 MPV,但也有冲高回落的经历:
2016 年,销量达 6.5 万辆,五年后的 2021 年销量仅 3.2 万辆;
2022 年、2023 年销量不到 2 万辆;
2024 年,江淮 MPV 销量仅为 1.5 万辆,同比下降 20%。
轿车
从 2008 年推出宾悦,江淮的轿车年销量徘徊在 2、3 万辆,能以向上突破。直到 2022 年蔚来开始交付轿车:
2018 年,轿车销量 4.8 万辆;
2019 年,轿车销量 3.8 万辆;
2020 年,轿车销量 3.5 万辆;
2021 年,轿车销量仅 2.7 万辆。
2022 年、2023 年,轿车销量终于开始腾飞,分别达到 8.2 万辆、14.5 万辆(蔚来 ET7、ET5 功不可没)。
2024 年,轿车销量跌至 6.6 万辆、同比下降 54.2%。剔除剥离蔚来影响,降幅为 12.1%。

商用车
江淮商用车销量也不理想,2024 年销售 23.6 万辆,与 2023 年持平,但比 2020 年下降 20.6%。
将 2024 年各季江淮乘用车销量与 2023 年各季对比:
2023 年 Q1,乘用车销量为 7.9 万辆,蔚来占比 32%;2024 年 Q1,乘用车销量降到 3.9 万辆,为 2023 年同季的 49%;
2023 年 Q2,乘用车销量增至 8.4 万辆,蔚来占比 36%;2024 年 Q2,乘用车销量为 4 万辆,为 2023 年同季的 48%;
2023 年 Q3,乘用车销量冲高到 10.6 万辆,蔚来占比 51%;2024 年 Q3,乘用车销量降到 5.3 万辆,为 2023 年同季的 50%;
2023 年 Q4,乘用车销量为 8.8 万辆,蔚来占比 53%;2024 年 Q4,乘用车销量 3.5 万辆,为 2023 年同季的 40%;

2016 年至 2024 年间,江淮还失去了三个机会:高端化、电动化及夯实资产。
与高端无缘
1)乘用车均价
销量上不去,高端化方面的努力也颗粒无收。2016 年,乘用车、商用车出厂均价分别为 6.3 万、7.4 万;2018 年乘用车均价反超商用车并突破" 10 万元大关"。
2019 年,乘用车、商用车均价分别为 12.1 万、8.5 万,同时达峰(注:分母不包括蔚来)。
2020 年,乘用车均价暴跌至 6.5 万元,乘用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46.1%;
2021 年、2022 年,乘用车均价分别为 5.4 万元、5.6 万元,商用车价格相当坚挺。
2023 年,乘用车均价回升到 8.1 万元。

乘用车代表车型是江淮 A5 PLUS ——紧凑型燃油车,百公里油耗 7.44 升(WLTC),零售价 5.98 万元。#主要卖点是性价比#
2)毛利润率低下
江淮汽车"撑"到今天全靠商用车业务:
2019 年,商用车毛利润 30 亿、利润率 14%;乘用车毛利润仅 6 亿;
2020 年、2021 年,商用车毛利润分别为 29 亿、23 亿;乘用车两年毛亏损合计 3.4 亿;
2022 年,商用车毛利润 14 亿、利润率 8.9%;乘用车终于有了 2.9 亿毛利润;
2023 年,商用车毛利润回升到 25 亿;乘用车毛利润 13.9 亿、利润率 8.7%。

2024 年前三季度,江淮乘用车销量为 12.77 万辆、销售收入 117.73 亿、成本 104.3 亿。单车销售价、单车成本、单车毛利润分别为 9.2 万、8.2 万、1.1 万,毛利润率 11.4%。
均价 8、9 万,毛利润率不到 12%,江淮乘用车与"高端"相差甚远。
完美辜负新能源车补贴
《2016 年报》中,江淮汽车自称"在新能源技术积累、市场推广方面具备先发优势"、"与华霆动力、巨一自动化分别在电池、电机、电控方面开展合作,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新能源核心产业链方面的协同优势"。
1)"大干一场"的结果
2016 年 4 月,与蔚来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将合作生产高端纯电动 SUV。
2016 年 8 月,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 45 亿,其中 40 亿用于"新能源乘用车"、"纯电动轻卡"。
真的是秣马厉兵,准备大干一场:
2016 年,江淮汽车在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的份额达 5.2%;2018 年,销量 6.4 万辆、同比增和 125%,市场份额达 8%;
2021 年,江淮新能源车销量增幅达 169%;
2022 年,江淮新能源车销量为 19.3 万辆(包括给蔚来代工 12.2 万辆),占总销量的 40%,同比增长 44%;
2023 年,江淮新能源车销量 18.6 万辆(包括给蔚业代工 16 万辆)、同比下降 3.7%,占总销量的 31%。
2023 年末,江淮汽车将与蔚来合作车型相关资产作价 31.6 亿转让给蔚来。自 2024 年起,江淮销量不包含蔚来销量。
2024 年前,江淮新能源车销量暴跌至 3.1 万辆,同比下降 83.2%,占总销量的比重仅为 7.7%。

大干一场的结果是:2024 年新能源车销量 3.1 万,较 2017 年增长 10%,市场份额无足轻重。
2)完美辜负了补贴
2015 年 -2022 年,江淮汽车 8 年拿到 144 亿新能源车补贴。其中,2015 年 -2018 年拿到 116 亿(平均年入 28.9 亿),相当于期间新能源车总销售收入(不含给蔚不断代工收入)的 48.4%!
但随着补贴退坡,江淮除了给蔚来代工,对新能源车业务意兴阑珊:
2020 年,新能源车收入 43.5 亿,补贴收入 7.9 亿,占销售收入的 18%;
2021 年 -2023 年,江淮新能源车销售收入大幅下降。2023 年收入 58 亿、较 2016 年下降 56.8%。

吃着补贴,赚钱蔚来代工费,江淮汽车自 2016 年以来扣非业绩居然一直为负:
2020 年,扣非净亏损 17 亿、亏损率 4%;
2021 年,扣非净亏损 19 亿、亏损率 4.7%;
2022 年,扣非净亏损 28 亿、亏损率 7.7%;
2023 年,扣非净亏损 17 亿、亏损率 3.8%;
2024 年前三季,扣非净亏损 2.3 亿、亏损率收窄至 0.7%;

万事开头难,普通车企借助补贴完成新能源车的" 0 到 1 ",优秀车企实现" 1 到 10 ";取消补贴后,普通车企奋力向 10 进发,优秀车企已经奔向 100。
时至今日,江淮汽车新能源业务收入不及有补贴时的 50%,只完成了" 0 到 0.5 "。
假如失败真的是成功之母,那成功未免太容易,多失败几次就是了。真正的成功者,从一次次成功中获得资源、积累经验和提高信心,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。
没落下啥"家底儿"
销量没上去,利润没赚着,如果苦练内功、潜心研发并不断升级 / 更新生产设备,为将来的发展积蓄"资本",也不算一事无成。
2017 年至 2023 年,江淮汽车研发费用总额为 88 亿,年均 14.7 亿。
再看固定资产,重点是机器设备:
2017 年末,江淮汽车固定资产 - 机器设备账面余额为 42 亿,另有在建工程 26 亿;
2018 年末,机器设备、在建工程账面余额分别为 51 亿、7.6 亿;
2022 年末,机器设备、在建工程账面余额与 2018 年末持平;
2023 年末,机器设备、在建工程账面余额分别为 23 亿、6 亿;

截至 2024 年 9 月末,江淮汽车固定资产账面值为 78.3 亿。其中:房屋 40 亿、机器设备 21.1 亿(仅为 2017 年末的 50%)。
华为只能提供与智驾相关的技术,造车还得江淮自己动手。
折腾这些年,啥"家底儿"也没落下,统共 21 亿的机器设备,用于 e 生产商用车及售价 8、9 万的乘用车,拿什么生产"百万豪车"?
*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

你对当前的投资市场有哪些疑惑?
目前作者 Eastland 的粉丝群正在招募中,他可谓是财报解读方面的专家,本篇是他第 1042 篇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章,扫描下方二维码,即可加入彤师粉丝群,与他直接沟通~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